6.13.2008

古典音樂也有許多芭樂歌

流行音樂界有許多的詞曲創作人為了商業的考量
大量出售自己作品
如果本身是創作歌手整張專輯一定只有自己寫的歌
再加上別的歌手邀歌
一年創作好幾十首是常有的事

除非天縱英明的人物
過度使用靈感的結果就是每一首歌曲的同質性太高
雖說作品的可辯識度高代表個人藝術成就
但除了幾首代表作外
其他作品存在之必要性就大大減少
我想這也是為何周杰倫近期的歌我已很少在聽的原因

其實這種現象在古典樂壇裡也是在所多有
一聽到「古典音樂」這四個字
大部份人會想到「高級」、「氣質」、「藝術」等等的字彙
但在生前就混得不錯的一些知名作曲家
為了職位上的需求非得定時出產作品
那時候作品不芭樂也就很難了

而且別以為這種現象只在二、三流的作曲家身上出現
一流的作曲家也是要跟現實低頭的
在這個等級的作曲家裡面芭樂歌的數目讓我印象最深刻的
莫過於創作全世界人都知道的Four Seasons (四季)的 Antonio Vivaldi (威瓦第
與有著「交響樂之父」與「弦樂四重奏之父-」名號的Joseph Haydn (海頓)

被稱為「紅髮神父」的威瓦第(紅髮大概被假髮蓋住了吧?)


化妝猶如日本藝妓的海頓


四季是很偉大的作品
和Pachebel (帕海貝爾)的Canon (卡農)
應該算是全世界最受非古典音樂界歡迎的作品吧!
在威瓦第存在的巴洛克時代
幾乎是沒有寫景的音樂存在的
但四季的確成功的刻劃了鳥鳴、羊叫、打雷等等的聲音
也把四季鮮明的景色與氣氛帶了出來

威瓦第寫了差不多五百首協奏曲給各個樂器
給大提琴的就有差不多十首
只是拉了一首就會覺得其他的九首為何要存在呢?
相似度未免也太高了吧?

但他生前的工作常常是孤兒院、某貴族、或地方政府等的音樂總監
加上貴族與皇族大量地向他邀曲子
多產就會造成極大的重覆性

而他又是神父不可幹女人
很無聊之下大概也很容易埋首創作吧?

同樣的
海頓這位交響曲之父光是交響曲就作了104首
裡面除了The Surprise (驚愕)與London (倫敦)
其他的也似乎沒什麼存在必要
但他生前的工作性質跟威瓦第差不多
寫了就有錢拿的話應該會秉著不寫白不寫的心態來創作吧!

海頓還有一個很酷的地方就是他妝化很濃
那時候的貴族男性很流行化妝
他的化妝術跟日本藝妓差不多
整臉塗得白白的只是沒擦口紅而已

生前就落魄一世的比如說Wolfgang A. Mozart (莫札特)
或出生富家的比如說Felix Mendelssohn (孟德爾頌)就比較沒有作出芭樂歌

非常倒楣地娶了一個很愛花錢老婆的莫札特

老爸是銀行家的孟德爾頌


莫札特雖然活著時為了生活也是有錢就要寫的
但畢竟比起海頓活了77歲
他40歲不到的生命也沒給他足夠時間多產

說起這兩位作曲家怎麼都跟陳小豪有相似之處?
莫札特小時候是過動兒
跟陳小豪一樣
孟德爾頌跟姊姊的感情也狠好
所以姊姊去世不久後他也跟隨而去

為何不是藝術成就相似呢?
像那些其他有的沒的事情不知是為了什麼…

沒有留言: